来源:江南体育官网在线入口 发布时间:2025-01-23 05:46:16 浏览量:376
宣布,通过全资子公司以2亿元和0.6亿元收购量贩零食品牌“爱零食”和社区折扣店品牌“爱折扣”,这是发生在量贩零食领域的又一轮重磅收购。
实际上,爱零食也是通过资本并购的手段,逐步崛起成为头部区域品牌。自去年下半年起,爱零食先后控股成都连锁零食品牌“恐龙和泰迪”、陕西的“零食泡泡”,全资收购贵州量贩零食品牌“胡卫红”,其门店布局也从湖南本地,进一步扩张至西北、西南地区。
从量贩零食行业的发展史来看,投资并购一直是品牌扩张地盘、增长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手段,尤其是全国型连锁品牌对地方区域品牌的收购,可以说促成了当下量贩零食“寡头割据”的局面。
再看三只松鼠对爱零食的投资案,由于新资本的注入,爱零食在今年11月宣布开启新业态探索——硬折扣超市,现在已经有多店正在筹备;而早在爱零食之前,零食有鸣、零食优选、恰货铺子等都在积极探索全品类折扣超市的新业态。
如果说投资并购是量贩零食崛起成为头部品牌的一条重要路径,是量贩零食行业“来时的路”;那么
量贩零食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并不长,但却是目前最活跃的消费细致划分领域之一、也是在短期内聚集大量资本的零售赛道,整个行业更是在两三年内完成了牌桌洗牌,一批头部连锁品牌终成“强者恒强”。
最早期,量贩零食也是集中从湖南崛起,这和社区团购平台类似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早期仅在湖南省就有超过4000家量贩零食店,仅长沙就分布着1200家,有的街区短短150米内就有3家量贩零食店。
但整个量贩零食行业从区域生意走向全国模式的转折点,出现在新冠疫情之后,由于新消费投资的热潮在疫情之初仍能延续,加之内需疲弱之下消费观念的改变,以
很快,投资者也关注到量贩零食行业的发展的潜在能力,虽然量贩零食没再次出现“互联网巨头大举进军社区团购”的现象,但由于真金白银的资本入场,整个量贩零食行业开始起飞。
艾媒咨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1年底国内量贩零食门店总数仅2500家左右,2022年就达到约1.3万家;截至2023年10月,这一数字已经突破2.2万家。
与此同时,量贩零食行业逐步涌现出门店规模“断档式领先”的超级头部。2021年,零食很忙拿下2.4亿元A轮融资,之后两年内门店数增长20倍;2022年,门店数量突破500家的赵一鸣零食,拿到1.5亿元A轮融资,不到半年后门店数就突破了2500家。
资本“军火库”到位,被押中的量贩零食品牌开启全国大扩张,腰尾部区域性品牌的生存空间已经被大幅挤压
量贩零食新一轮的投资并购从2023年开始,主要模式也从风投注资,变成了品牌之间的资本动作,尤其表现为:头部品牌合并成为新寡头、全国巨头并购区域品牌。
2023年,“零食很忙”与“赵一鸣零食”正式公开宣布进行战略合并,截止目前门店数超过1.4万家,位列全行业第一;同年,万辰
集团整合旗下四大零食连锁品牌成立“好想来”,截至目前门店数超过7000家,位列行业第二。
都宣布,将继续投入资金推动全国市场开发。两家量贩零食超头品牌还将继续演绎“强者恒强”的故事。
对于量贩零食业态,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曾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,“零食折扣其实就是一个投资驱动的业态扩张。”他认为,
基于疫情中及疫后消费疲弱的现状,加之下沉市场人群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,量贩零食店能快速扩张,
,即使头部品牌也缺乏消费者忠诚度,吸引客群还是依靠产品低价与点位占领。
比如,零食很忙原先每月7日有8.8折的活动,现在变成每周三、四商品打6.8折;好想来折扣力度更大,每周三、四6.1折;去年10月,爱零食官方号更是直接发文称:出现赵一鸣,直接5.9折。
力度一直在升级的价格战当然不是为了盈利,而是最简单粗暴的争夺市场占有率,但这背后是持续的资产金额的投入,而资产金额来源除了风投资本外,还有量贩零食品牌从加盟商身上获得的利润
量贩零食形成了“开店扩张规模以吸引投资者和加盟者,再通过资本输血、向加盟商卖货以继续放大市场规模”的资本循环。即使是“流血狂奔”,现阶段头部品牌也不会停止跑马圈地的资本循环模式。
过去,零食产品从厂家到零售终端,要经过区域经理、代理商和经销商等多个中间商,产品从中层层加价;当产品到大型商超等终端后,品牌还需要缴纳进场费、促销费,还需配备专门的货柜、分仓员和维护体系,经营成本居高不下。
的研报显示,零食商品在传统流通渠道和BC超市的加价率约为60%,在KA卖场甚至能达到80%。
,比如零食很忙直接采取“总仓对总仓”配送的工厂直供模式,对供应商采取现金结算,并且品牌方只需要2-3名人员就能跑通整个渠道。
统计,零食量贩店商品比商超价格低20%-75%,比便利店价格低44%-85%,比电商价格低7%-59%。
同时,由于量贩零食的规模足够大,渠道方能借助规模优势向供应商取得更大的议价空间。一位零食很忙的供应商曾向作者表示:“零食很忙虽然不收取上架费、特别陈列费等,但要求供应商必须给到最低价。”
但具体到整个供应链的最上游,即零食商品的产品研制、生产制造等,量贩零食能带来多大的创新?
等头部品牌之下,还有大量的中小零食工厂,甚至是小作坊商家,他们提供的白牌商品,一度是量贩零食品牌的主力品类。
零食有鸣创始人李澍雨曾提到过:“在零食有鸣的多个品类中,白牌商品数量约为77%,贡献了73%的销售额。”
,定价和品控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,作为渠道品牌的量贩零食玩家,在没有专业品控团队的保障下,对商品质量的把控可能要打上一个问号。
一位休闲零食的资深从业者表示,当下的零食折扣新玩家,在品控方面很难做过成熟的零食零售品牌,而如果深耕品控能力,模式其实又回到做商超、做品牌的概念,这并不是真正升级行业的创新点。
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,虽然部分白牌单品采取散称计价,让我们消费者感觉便宜,但在第三方社交平台上,不少消费者表示如果将散称零食的称重价换算为件单价,和电子商务平台相比并不便宜。
如果对标供应链能力深厚的山姆会员店、Costco,渠道商要和供应商达成战略级合作伙伴关系,供应商根据渠道商的要求改进生产的基本工艺、采购先进设备、对齐数字化能力,渠道商则保证供应商能在
不过,量贩零食品牌还处在投入资源、争夺份额的“战国时代”,分散的白牌商家又能有多少意愿与量贩零食品牌达成深入合作?
白牌商家之外,头部零食品牌也将量贩零食视作较为重要的供货渠道,但作为供应方的零食品牌,其第一要务是卖货,多渠道、多门店布局是必然之举,这可能会进一步加深量贩零食的产品同质化问题。
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,其与零食很忙、零食有鸣、好想来、老婆大人、零食优选等多家零食折扣门店均有深度合作。
对此,盐津铺子也曾公开表示,公司通过具有示范效应的大型连锁商超,确定产品的定价,再将产品的价格体系推广至整个营销渠道,从而掌握产业链的定价权。
白牌商品的标准化、品质化之路需要更长时间来达成,头部品牌与渠道商在产品合作上又有着微妙的竞合关系。整体上,
如果量贩零食做不好供应链优化,其价格竞争力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无水之源、无本之木。
执行副总裁赵刚在今年6月的一场活动中还提到:目前零食量贩品牌合计有4万多家门店。市场空间已经接近天花板。
贩零食行业已形成少数头部连锁品牌支撑全国市场,地方性品牌主要分散在单一省市发展,“马太效应”的局面还将持续。
华创证券曾预测,接下来两年,量贩零食行业中各家的核心区域或出现一轮调整,此后稳态的区域寡头千店模型形成,全国性品牌只会有一两家。
对加盟商而言,由于市场空间接近饱和,属于量贩零食的机会窗口可能会逐渐紧闭,未来大加盟商可能会在区域内联营多家连锁品牌店,而腰尾部加盟商在“小亏当赢”的局面下,或将继续坚持下去。
相比于一二线城市,下沉市场的量贩零食加盟商可能还有增量机会。《中国零食量贩行业蓝皮书》也指出,中低线城市的城镇及农村存在着巨大的零食消费缺口。
在跑马圈地的市场大扩张阶段结束后,量贩零食玩家肯定会进入细化门店运营、深耕优化供应链的稳态阶段,而一些头部量贩零食已经走上这条道路。
几乎成为量贩零食品牌的一大共识,比如赵一鸣零食正在试点新的店型,在原有的零食品类上,增加日化、烘焙等新品类。
全品类折扣肯定能吸引更多不一样的需求的消费者,但这同样涉及到供应链问题,原先在零食品类上缺乏突出供应链管理和运营能力的品牌商,能否在新品类上快速取得供应链的优势,而非继续投入资源进行价格补贴。
日前,曾投资零食很忙的启承资本在行业峰会上公开表示:“折扣化本质是做消费者的代理机制,新一代的零售商需要从全链条在不同程度的向上游走,逐渐替代品牌主导的角色,完成选品、促销、履约等工作。”
比如赵一鸣零食,目前其已经实现100%的商品直接采购,并且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,投入建设了20大数智化仓配物流中心,采用自动化设施与技术提速货物的分拣与打包流程,缩短配送周期。
当消费者对低价的新鲜感消失后、当量贩零食品牌有更大的盈利压力后,从供应链端实现更可持续的性价比优势,肯定是每家品牌的必经之路,但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转轨过程中,有多少量贩零食玩家能坚持到最后?
如前所述,头部零食品牌也在和量贩零食渠道保持密切合作。2024年1月,三只松鼠宣布4款坚果进驻了零食很忙和赵一鸣在全国的所有门店,并且后期还会逐步扩大品类,甚至可能会推出渠道专供产品。
其是过去主推电商渠道、缺乏线下基础的品牌。再以三只松鼠为例,其自有品牌社区零食店目前全国门店总数超180家,覆盖安徽、江苏、浙江等省份,未来还会通过加盟的方式增加门店数量。
万变不离其宗,无论与头部零食品牌还是白牌零食商家合作,量贩零食品牌之间在产品研究开发、生产技术、供应链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差距,也是决出谁能走的更远的“命门”。